一如數據媒體們所預測的,洛杉磯湖人打出了糟糕的開季,在被(球隊管理層)明顯沒打算力爭上游的爵士痛宰過後,他們球季前 10 場比賽只繳出 2 勝 8 敗。他們的防守是全聯盟第 15——其實並不算太糟,但紫金大軍的進攻卻是全 NBA 最差—也因此,他們打出了全聯盟第二慘的勝分差表現。
這些掙扎化作龐大的責難,並落在高薪的 Russell Westbrook 身上(無論公平與否)。湖人隊在今年夏天其實明顯地想和 Russ 分道揚鑣,但卻又不願意按下交易的板機,反而讓這位明顯不在球隊未來藍圖的球員,從跳球開始就待在場上,導致一連串的惡性循環:包含和教練團的衝突,甚至到最後在決勝期間備按在板凳上,對於一名資深的 NBA 球迷而言,這一系列的發展,看來總是似曾相識⋯⋯
你可能已經知道以下的故事:一名 34 歲的 NBA 全明星、多屆得分王,前任年度 MVP,以強悍爆發力以及不懈的拼勁聞名;然而從他的選秀母隊輾轉到生涯第四支球隊,期間只有短短幾季。他的防守一直以來都是問題,長期以來在場上被賦予無限出手權,在他生涯晚期效率下滑時,也加速了職業生涯終點的來臨⋯⋯
這聽起來很像 Westbrook 對吧?沒錯,的確是,但他同時也是另一名名人堂球星的故事:Allen Iverson。他在 34 歲的際遇,竟與 Westbrook 有驚人的雷同;不過 Westbrook 仍有時間能阻止 The Answer 的生涯結局,某種程度上他也開始有所妥協。「戰神」的名人堂生涯終章並不美麗,甚至成為了其他球員的前車之鑑。
在他生涯晚期能力劇烈下滑前,Iverson 曾在費城撐起七六人一片天,這一撐就是 10 年的光景。他是友愛之城的「標誌」,更是球團歷史上最強的球員之一;當他步入 30 歲出頭,球隊明顯已經無法再上一層樓時,Iverson 要求被交易,七六人將他送往丹佛,和另一名球星「甜瓜」Carmelo Anthony 組成雙槍;但只待了一年多,Iverson 再度被交易到底特律活塞,當時的活塞已是強弩之末,連續六年至少打進東區冠軍賽的輝煌紀錄即將不保,即使換來 Iverson 也無濟於事,球季結束後,活塞也沒有留下這位一代名將,因此 Iverson 轉隊至曼非斯灰熊,後者則要求他轉由板凳出發,而他非常不悅地拒絕這項提議。
事情很快失去控制,Iverson 在和球隊簽約後短短兩個月內,就迅速被灰熊釋出。幾個月後,Iverson 再度重返那曾經讓他揚名立萬的地方——費城七六人,並且在此待滿整個賽季,但基本上他的 NBA 生涯也差不多劃下終點,他的球技已有了顯著的下滑,再加上明顯不肯為了球隊犧牲,也就沒有任何一支球隊會願意為了他空出球隊名額。
十多年後的今天,Westbrook 的生涯也上演了這檔情節。他在奧克拉荷馬雷霆時無疑是一名超級巨星,在 Kevin Durant 轉投金州勇士後,他更是雷霆隊毫無疑問的隊魂,也是隊史中最出色的球員之一。在他步入 30 出頭時,球隊明顯已經無法再上一層樓時,Westbrook 對於交易保持開放態度,雷霆隊最終也將他送往休士頓,讓他如願和 James Harden 在太空城搭檔。無獨有偶,他們兩人的組合很快拆夥,火箭再將他送往巫師以空出薪資,一個球季後,湖人不知為何突然決定將他盤來,明眼人都知道這項決策並不明智,而現在湖人可說是自吃其果。
兩位球員的個人表現、甚至是生涯軌跡是如此神似,當你登上 Basketball-Reference 頁面,並且查詢威少生涯表現的相似度比較,你會發現結果如以下:
生涯每季 Win Share 評比 | ||||||
---|---|---|---|---|---|---|
球員 | 1ST | 2ND | 3RD | 4TH | 5TH | 相似度分數 |
Russell Westbrook | 14.0 | 13.1 | 11.6 | 10.6 | 10.1 | — |
Dwyane Wade | 14.7 | 14.4 | 13.0 | 12.8 | 11.0 | 88.5 |
Allen Iverson | 11.8 | 11.6 | 10.6 | 9.2 | 9.0 | 88.0 |
Kevin Johnson | 12.7 | 12.2 | 11.7 | 11.6 | 10.0 | 87.8 |
Chauncey Billups | 15.5 | 13.5 | 12.1 | 11.4 | 11.3 | 87.2 |
Terry Porter | 13.0 | 11.7 | 10.6 | 9.8 | 9.2 | 86.0 |
Jeff Hornacek | 11.6 | 10.2 | 10.2 | 10.1 | 9.7 | 84.5 |
Sam Jones | 12.8 | 10.0 | 9.6 | 9.6 | 8.9 | 84.4 |
Manu Ginóbili | 11.1 | 11.0 | 10.6 | 9.9 | 9.7 | 84.2 |
George Gervin | 12.0 | 11.4 | 10.7 | 10.6 | 10.5 | 84.1 |
Steve Nash | 12.6 | 12.4 | 11.6 | 10.9 | 10.5 | 83.6 |
相似度分數 (Similarity scores) 是以生涯每個球季的勝利貢獻值 (Win Share) 得出的生涯數值,並且從 NBA 歷史上所有球員找出軌跡相近的球員,所得出的結果——分數越高代表越相似。
加上以他們兩位生涯每一季的 RAPTOR 數值(一種綜合數據)評比,你會發現兩人簡直是同個模子刻出來的。兩位明星後衛在邁入生涯第二個十年時,效率都開始大打折扣:
YM Su
其實甜瓜就是前一個成功的例子,從唯我獨尊的自幹王,變成願意從板凳出發,做好苦工/板凳搶分手的腳色,WB這樣的轉型會延長他的職業生涯毋須置疑。另外湖人的板凳配置也比較適合WB,從過往就可知道,最能跟WB搭配的球員就是那種擁有一雙跑得起來的腿,能夠跟著他打快速反擊戰的,湖人目前的先發為了配合LBJ的411偉業,打得節奏慢到不行,那根本不適合WB。
高涵謙
湖人的節奏是聯盟第四快的,之所以慢下來,是因為 Ham 知道,Westbrook 快起來,就有 28.6% 的機率會以失誤收場,Westbrook 快速反擊的表現,就只贏過聯盟 4.2% 的球員,要多看今年的比賽,而不是用過往表現推論
lisungyu
的確,現在的westbrook就算打快攻或早攻也不見得有優勢,只能有highlight。
Jim0351
我一點也不覺得西河對拓荒者的那記跳投是濫投,那球已經出現空檔了,且距離不遠,單純就是沒投進,才領先一分,且剩30秒,當然有機會還是要快搶分阿。
高涵謙
那個時候 10-16 呎的命中率是 0,即便最近命中率有提升,10-16 呎的命中率也只有 .167, 比湖人的外線命中率還要慘,那一球理想結果應該是消耗掉 24 秒,籃下出手得分,即便沒有籃下出手機會,最後外線出手投掉,期望值都比讓 Westbrook 出手中距離要來的高
lisungyu
其實AI沒有"他的防守一直以來都是問題"這點,如果AI對上對手的PG,防守上並沒有明顯劣勢;只是後來larry brown讓AI進攻時打SG,防守時打PG,所以需要一個能進攻PG,防守SG的球員來幫AI運球過半場,所以才會有eric snow+aaron mckie存在的剛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