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為臺灣最具歷史與文化的城市之一,自日治時期開始,棒球漸漸地成為臺南文化重要的一環,民國60年有巨人少棒打響臺南棒球名號;民國88年統一7-ELEVEn獅隊正式進駐臺南市立棒球場,至今持續吸引臺南居民進場觀賞棒球。時間推進至2019年,這座充滿棒球文化的城市,因為臺南漁光Lightning女子棒球隊的成立而更加完整。
不願在家鄉無球可打 張玉妘攜手夥伴創隊
張玉妘是臺南土生土長的棒球迷,無奈過去臺南地區沒有女子棒球隊,她曾遠赴高雄參加球隊,不過受到舟車勞頓與課業壓力雙重夾擊,南向通勤生活不久後就告終。進入南臺科技大學後,張玉妘終於在校隊裡體驗到球隊生活,但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畢業後,她不得不再度面對家鄉沒有女棒隊伍的窘境。
「我希望畢業後能繼續打球,想了一想,還是乾脆自己創一支女子棒球隊?」張玉妘在2019年畢業前夕,萌生了創隊的念頭,並將這個大膽的想法告訴她的傳接球好夥伴「圓圓」王鈺瀅,而圓圓也馬上給予正面的回應,就這樣一呼一應,兩人便開始著手創立「臺南漁光Lightning女子棒球隊」。

漁光女棒起步快速 全賴熱衷女子棒球的「男子」們
創隊初期,兩人借助網路的力量招兵買馬,很快地,張玉妘就在臉書社團上找到了樂於推廣女棒的梁富禮先生,並在梁富禮的牽線下,搭上了女棒界最熱心的教練們,臺北先鋒女子棒球隊教練汪世忠,以及前木棉花女子棒球隊教練羅銘興。
在漁光女棒創隊後的首次練習時,汪世忠特別從臺北南下傳授女子棒球隊伍的運作模式及訓練方法。過去曾帶領木棉花的羅銘興,更在退休多年後重出江湖,對臺灣女子棒球環境有美好願景的他,在得知漁光創隊需要幫助時,毫不猶豫扛下訓練任務,也替球隊募集資源,而羅銘興擔任教練最大的理想,就是讓每個喜歡打棒球的女生都能在球隊裡享受棒球,不被年齡、工作以及資源限制。
從隊上只有張玉妘以及圓圓兩位正式球員開始,羅銘興一路帶領漁光成長,且每週固定到場教學,無論風吹雨打,不在乎人數多寡,「只要有一個人想練,教練就會出現。」
漁光女棒創隊初期資源較不足,但羅銘興給她們的訓練一點都不馬虎,彷彿是女子棒球版的紅葉少棒,不僅拿廢棄輪胎練打擊、把廢棄的腳踏車輪胎割細,當作彈力帶使用,甚至鋪起報紙練滑壘。
羅銘興拉拔漁光成長 愛徒接手持續壯大
在羅銘興的帶領下,漁光女棒人數持續增加、選手球技有所增長,資源也漸漸到位。在接手漁光約兩年後,羅銘興自認已達成階段性任務,便將帶隊任務交給他住在臺南的愛徒蘇雅玲以及張秋燕。
蘇雅玲與張秋燕從羅銘興手中接棒之後,延續開心打球、鼓勵代替責罵的理念,更特別的是,她們不單單指正球員,也會向大家檢討自己在場上的調度與指導。因為教練們的以身作則,漁光「多自省少指責」的基礎越來越穩固,無論球隊擴張到多少人,球隊風氣始終不變。

兩人創隊多人響應 臺南女子棒球圖鑑持續擴充
「隊友時不時會突然跑來謝謝我創立漁光,但棒球要九個人才能打,我才要謝謝她們加入漁光。」張玉妘在決定創隊時就清楚知道,除了她自己以外,臺南地區一定還有很多想加入球隊的女孩。果不其然,漁光創隊至今,隊員人數持續增加,如今張玉妘與圓圓不再單獨傳接球,而是與一大群夥伴一起訓練。
「臺南漁光Lightning女子棒球隊,取名自臺南安平漁光島,象徵著球隊正點亮女子棒球這片壯闊無比的海洋,也捕捉著屬於我們追逐小白球的夢想之光。」-張玉妘
每當張玉妘和隊友們穿上整齊的球衣,一起在場上並肩作戰時,都會讓她再次感謝當時勇敢創隊的自己與圓圓,以及每一位給予漁光協助的貴人們,因為所有人對棒球的執著與付出,給了臺南所有愛著棒球的女孩一個充滿溫暖的歸屬。在未來,漁光女將們也將持續追逐著小白球,並以臺南安平為據點,點亮臺灣女子棒球夢想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