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ua Kimmich(德甲拜仁)如今回到更喜歡的中場位置,扮演deep-lying playmaker的角色,是在中後場準確出球,銜接前後場的中樞。
可以從後腰踢到前腰,並且是2018年最努力貢獻的中場Toni Kroos(西甲皇家馬德里),在去年歐國盃結束後,選擇從國家隊退休。
前場Thomas Muller依舊是拜仁與德國的老大哥,但近期因傷所苦,近幾週並無出賽紀錄,比賽狀態、傷勢嚴重性存疑。
上屆世界盃淺嚐世界盃經驗(惡夢)的幾名非核心球員,包含後衛Antonio Rudiger、Niklas Sule、中場Leon Goretzka、Ilkay Gundogan、前鋒Timo Werner、邊鋒Marco Reus至今仍是可用之兵,但後兩者因傷退賽,錯過本屆世界盃。
Rudiger在2021年遇到了他的伯樂,時任切爾西主帥讓他搖身一變,昇華成一名世界級後衛,果斷、勇敢的持球推進得以破壞對方防守陣型,是他的一大特色。今年球季來到西甲豪門皇家馬德里,職涯發展持續走上坡。
Sule確實承接起當年「德國後衛接班人」的期待,如今是德國國家隊可靠的主力後衛。今年加入德甲多特蒙德之後,與同時加入俱樂部、同時入選本屆世界盃名單的搭檔Nico Schlotterbeck,聯手將球隊防守提升一個檔次。上述三名後衛,將是本屆世界盃爭取先發位置的有利角逐者。
Goretzka是與Kimmich在拜仁的中場搭檔,高機率會在世界盃賽場上連袂先發。與後衛雷同,德國中場也是三搶二的局面。Goretzka的主要競爭者正是Gundogan(英超曼城),Goretzka以遠射見長、Gundogan以禁區內搶點見長,兩人都有進球相關的加分條件。
再來是初次見到世界盃舞台的新生代、中生代球員。
英德混血的19歲前腰Jamal Musiala(德甲拜仁,上圖右),去年歐國盃決定代表德國出戰,近年身價迅速竄升,甚至已經成為德國國家隊陣中身價最高的球員。比較尷尬的是,他的位置與老大哥Muller(上圖左)重疊,但他的功能性夠強,前腰之外,也能夠從中場、左翼等位置出發。
同樣為拜仁效力的兩名邊鋒Leroy Sane、Serge Gnabry,將用長期共事的默契與德國前場隊友連線配合。
Jonas Hofmann(德甲門興)雖然名氣不高,且大器晚成,30歲才要迎來他的世界盃處女秀,但他在德國主帥Flick接手後,逐漸成為德國的重要戰力。右邊衛、右翼衛、右邊鋒,從上到下皆能勝任的他,在球場右側來回跑動支援攻防兩端,就是他最實質的貢獻。另一側左路,則是交由邊衛David Raum(德甲RB萊比錫)負責。兩側邊衛,是德國陣中星度相對較差的區域。
和四年前完全相同,德國就是缺少一名夠格的前鋒球員。
Kai Havertz(英超切爾西)、Karim Adeyemi(德甲多特蒙德)是陣中最接近「前鋒」的夠格球員。前者更偏向與Muller類似風格的墮後前鋒角色,難以承擔單前鋒所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後者更偏向邊鋒的球風,在俱樂部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從右翼出發,多了點邊鋒盤帶突破的腳法、少了點前鋒隨時伺機搶點的進球嗅覺。
Niclas Fullkrug(德甲文達布萊梅)、Youssoufa Moukoko(德甲多特蒙德)則是陣中最接近「夠格」的正牌前鋒,其中後者年僅18歲,是整屆賽會最年輕的球員,也許會成為德國未來前鋒的解答。兩人在國家隊皆是0出賽紀錄,恐怕只會在球隊比賽尾聲必須追分的階段,以孤注一擲的心態讓他們以替補上陣。
以德甲為陣容主體,並以聯賽霸主拜仁為核心,堅強實力已經足以成為一支問鼎冠軍的球隊。以往基本保底四強,以穩定戰績著稱的德國國家隊,上一次在國際大賽取得四強成績已是6年前的事情了。經過6年的沉寂之後,德國有機會在本屆世界盃重返榮耀嗎?
Melody Huang
香腸貌似被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