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不會感到有壓力的運動項目」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運動,不同身體狀況的人適合的運動項目也肯定不同。對於一個有心臟病、高血壓的人來說,建議對方說可以去公園或是學校操場跑步啊,這個運動項目是最簡單的、不需要夥伴的,然而對當事人來說卻不見得是合適的;又或者去建議一位體重比較重的友人,可以嘗試作重訓看看,說不定增肌減脂一次搞定,可是體重跟力氣並沒有呈現絕對正相關。從運動項目來說,以上兩個例子聽起來都是常見的,也不會說特別難上手,也算是容易可以找到有教練陪同;可是進一步思考,並不見得適合被建議的朋友。若還不是很明白,也可以再換個角度理解「運動是為了紓壓而不是鍛鍊」所以選的項目,可以是自己之前有過經驗、是還不錯的良好經驗,很快就上手、又不會在操作時感到壓力的,便可以考慮當作這個部分的選擇。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是「能夠讓自己感到紓壓的運動項目」 就算是在同一個場域感受到相同的壓力,每個人覺得放鬆的方式也肯定不一樣,就像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氣力放盡後的感覺,也因此根據每個人的狀況跟需求,不同狀態下所挑選的運動項目應該是有所不同的。運動是能夠根據狀況跟需求分成幾個類別,像是希望痛快的流一場汗的話,可以考慮去跑步或是騎車,這兩項運動項目又都是能夠選擇在戶外或是室內操作;而如果覺得需要有發洩、與人有一些肢體碰觸的話,就可以考慮去打拳擊啊打籃球啊踢足球之類的、還是說想要靜下心來的話,那就選擇瑜珈、水療的方式看看。而且真的不需要過於執著「運動」兩個字,因為就定義上來說,一般人要達到稱為運動的狀態,也不是那麼的容易,所以當你/妳是一個沒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想要藉由運動來紓壓的話,不妨可以想成是參加活動,只是這個活動比較多一點感覺跟使用是「身體」為主,畢竟有很多活動的內容跟形式,是運用大腦的、感官的,而透過運動的方式,操作跟得到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最後這個是很不容易的,說起來也是跟前兩者甚至是相抵觸的;但認真的說如果可以找到合適的內容,絕對是最棒的方式了,那就是「情境跟產生壓力雷同的運動項目」如果說前面兩項是讓自己可以減壓,這個方向是比較把自己推入火坑的,也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舉例來說,當你/妳發現自己在跑步時,產生的壓力感覺跟在公司上班時,面臨長官施壓時非常相似,那麼就可以嘗試在跑步當中,去體驗上班時產生的壓力感,並且試圖從中找到可以讓自己放鬆、減壓的方式。壓力的來源肯定是無法在其他地方完全複製的,可是壓力產生的感覺是有可能在其他地方也出現類似的,因此在還無法好好面對跟處理壓力源的時候,至少可以處理自己的感覺吧?像是緊張、呼吸變的急促、害羞、莫名興奮等等,簡單說變成了個跟平常相比之下是不一樣的自己,而這個自己是讓人困擾的。光是要選擇這個方式來達到運動紓壓,用想的可能就會直接讓自己壓力爆棚,然而大家應該都知道,基本處理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去面對它。倘若離開了壓力源就完全沒事,那麼這個壓力源也不是那麼的困擾自己,而如果連在睡覺都會做夢被驚醒,這樣的壓力源也不是參加什麼模擬情境或是紓壓課程是能夠解決的。因此透過這個相當兩面刃的方式,從運動中去紓壓,若真的能達到那肯定效果是很不賴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透過運動去達到抒發心理壓力,聽起來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因為又可以練身體、還可以同時讓心理狀態變的好一些,而人本來就是需要做點運動的,可是事情往往不是幾個字描述的那麼簡單。但願大家可以慢慢的去找尋到合適自己的運動項目,並且能夠從中享受它、甚至體會、感受它帶來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