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解密!隱藏在卡達世界足賽場館中的特色規劃

卡達並非傳統強權(世界排名為50),人口規模也略少於三百萬,如何規劃具有數萬個座位的足球場及賽後使用其實引起諸多討論,因此,本篇就將闡述本次世足賽場館的規劃、特色之處及其賽後使用。

卡達世界盃足球賽專題報導

本次專題報導事由國立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黃煜老師結合修習運動管理及運動設施之學生共同製作世界盃足球賽系列專題,本次系列專題包括科技、移工、設施、運動立國、、商業及環境永續等,希望能夠用不同面向觀察這個賽事的辦理,並進一步闡述這個全球最大賽事之一的影響層面。

世足賽與環境永續之間的密切關係

備受爭議的勞工人權議題,FIFA與卡達要如何解決?

越位技術、虛擬實境?本次世足的各式新科技,能力不容小覷

靠著運動躋身世界強國?!世足主辦國卡達的邁向運動強權之路

世足賽為FIFA跟卡達帶來多大商機?為您徹底分析世足賽中的資金流動

 

世界盃足球賽的特色之一就是賽期特別長,資格賽早在2年前就陸續開踢,一直到32強的賽事都還要進行一個月之久(如今年是11月20日至12月18日),賽事持續的時間可能僅次於世界盃橄欖球賽(註一),就單項賽事而言,場館數量也不少,依據經驗,64場賽事使用8-10座球場是常態,本次世足賽也將使用八座球場,由於都是世界頂尖球員參賽,場地規格自然也必須是世界一流。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路薩爾足球場(Lusail Stadium)的外觀 (來源)

世界盃足球賽場館規劃思維

本屆賽事場館受到國家規模、天候及永續發展等因素影響,使其場館的規畫有諸多特色文化等因素影響,中東地區的足球發展在全球不算是突出,在男子足球世界排名前50名中,位於中東地區內的國家只有伊朗及卡達。為了符合辦理世足賽設施的規範,勢必要大興土木,本次所使用的八個場館,有七個是興建,另一個則是整修,整體費用預估80-100億美金,約占所有籌辦費用2000億美元的4%-5%,堪稱是九牛一毛。

相較於前幾屆辦理國家的規模(如表一),本次世足賽的場館可以說是採取集中式的規畫,四個場館座落於杜哈市,這些場館的距離約為20 公里,另外3個場館則是建於市郊,距離市中心也不超過30公里,最遠的則是Al Khor足球場,距離市中心約為120公里,相較於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場館最遠可以高達4000英里,為方便球迷移動,360億美元的捷運系統就扮演關鍵角色。

 

表一、2010世足賽以來主辦國人口及土地面積一覽表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賽事名稱

主辦國

人口數

土地面積 (單位:平方公里)

2010

南非

6000萬

1,222,000

2014

巴西

2.15億

8,515,767

2018

俄羅斯

1.43億

1,710,000

2022

卡達

293萬

11,571

資料來源: 團隊整理

 

其次,沙漠氣候對於賽事辦理及出賽球員都是一大挑戰。因此,本屆世足賽從傳統的暑假移至冬天辦理,即使如此,籌委會仍採用先進空調技術,期許球員能夠在更舒適的18至24度出賽。這個技術在2017年時在哈里發國際足球場試用,目前除了974足球場之外,其他球場皆有此設備。另外,為追求永續發展,所有場館皆符合全球永續評估系統 (Global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System)。

圖瑪瑪體育場(Al Thumama Stadium)外觀 (來源)

本次場館特色及賽後使用

除了路薩爾與阿爾拜特足球場的座位數分別為八萬及六萬,其他六座場館的座位數皆為四萬,這些座位數量當然是要符合FIFA的規範,而部份場館在造型設計也都凸顯阿拉伯民族的文化,場館簡介及興建特色請參閱表二。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時,依照卡達的足球運動發展,這些場館的量體在賽後絕對會是棘手的議題,因此轉型及減量就成為必要的手段,依據報導指出,八座球場中有五座將拆除轉為商業中心、多功能社區等,而拆除的座位亦將捐贈給其他開發中國家之用,這些拆除的座位數量約有17萬個。另外,三個球場將繼續作為球賽事之用,表二也將列出場館的賽後用途。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