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Josh Giddey在NBA裡還只是個菜鳥,但他組織傳球的能力卻海放許多選手。雷霆隊如果圍繞著這名新秀打造陣容,他的極限究竟在哪裡?
NBA聯盟史中,像雷霆一樣這麼努力在輸球的球隊還真少見。近年球團選擇大破大立:先是賣掉老將,又簽了一些相對詭異的合約,讓雷霆確保在選秀中找到心儀對象,並在過程中選一些球員作為「潛力股」培養。
也因為如此,雷霆隊在過去兩個球季中吞下了108敗,只比火箭、活塞和魔術隊好些,但說實話,這幾支球隊也沒那麼刻意在輸球。因此這種成績讓外界很難評估雷霆的教練以及球員的實力,畢竟如果球隊一直在輸,很難去判斷哪個球員是致勝關鍵。

在這樣渾沌的時代下,雷霆隊中除了有Shai Gilgeous-Alexander外,另一位19歲的控球後衛也在這些潛力股中脫穎而出。若只看Giddey第一年的得分數據,可能會覺得有些平淡無奇:場均得分12分,且外線也不太靈光。另一方面,由於臀部傷勢讓他球季提早報銷,讓他沒能在首年吸收完整的進攻經驗。
就算是以新人的標準來檢視這位菜鳥,Giddey的手感仍忽冷忽熱。但有些時候,他卻可以在比賽中展露出了進攻上的天分,特別是在控球這方面。細看他比賽裡的表現,會發現Giddey有些能力是數據所未能呈現的。
雖然Giddey上個月剛滿20歲,但他很快就以優異的傳球能力在今年嶄露頭角——很少年輕人的球感這麼優秀。就算身經百戰的老將,也很少人能跟Giddey一樣輕易就掌握局勢、創造機會,再做出紮實的防守。
Giddey可望蛻變成聯盟裡最好的控球者,他在球場上眼觀四處,掌握每名球員的一舉一動,再加上他的身材過人,讓他能從各種刁鑽的角度,以多變的花招把球傳出:
雖說Giddey在聯盟的資歷還不深,但他上個球季的助攻數比Giannis Antetokounmpo、Steph Curry和Kevin Durant等球星都還多,在側翼球員中更是PR99的優等生。(雖然這樣的好成績,一部份是用高失誤率換來的。)有了極其優秀的數據,若再考慮到Giddey身在一支輸多勝少的球隊,這樣的成績更顯難得。
雷霆上個賽季的三分球命中率在聯盟中墊底,讓Giddey不僅助攻數據低迷,發揮更是受限。即便如此,他優異的防守能力依舊出彩,也讓人看到雷霆輔助陣容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現在Giddey把球傳給雷霆其他不太準的射手,就已經讓對手分身乏術,如果隊伍裡多了幾位神射手,將帶來多大的威脅?如果雷霆換掉那些沒辦法幫他創造空間的球員,Giddey是不是更容易自己投籃得分?

不過儘管如此,Giddey得加強他的投籃準度,才能將他的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Giddey本身就是雷霆進攻端在某些時刻的累贅,他的三分球命中率只有26%,在雷霆的輪值球員中吊車尾,Catch & Shoot 命中率也只有低迷的24.5%。這樣的表現不只讓Giddey在球場上的價值大打折扣,也導致雷霆在戰術安排上綁手綁腳。
由於Giddey的跳投不具威脅性,對手得以直接繞過掩護球員,強迫Giddey出手。這樣的戰術也曾被拿來對付過去一些身材高大,投籃卻不準的球員。
Giddey現在的投籃技術是他的罩門,但他在投籃之外的終結選擇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舉例來說,Luka Doncic雖然投籃狀態起伏不定,但他卻能切入禁區灌籃給足壓力,這方面Giddey目前就還遠遠不及。
要求新人達到Doncic的水準或許有些不切實際,但這些頂尖球員的例子正巧說明了:一個球員得分的能力,是如何與他的組織進攻息息相關。
假設Giddey能穩定地投進三分球,或是神出鬼沒地運球到底線再出手,他就能成為敵方眼中的麻煩人物,因為就必須同時注意他的傳球和投籃。
上個球季Giddey的出手處有三分之一離籃框都不超過4呎,每場比賽平均切入得分12次(他的隊友Shai Gilgeous-Alexander則以24次傲視整個NBA),不過其中扣籃成功率只有57%,且罰球率極低。
此外,他也要避免在奇怪的時機進攻。那股初生之犢的自信雖然使Giddey能出奇制勝,卻也讓這名二年級生常常在不該出手時投籃。這不全然是Giddey一個人的錯,畢竟有時這也跟場上其他隊友的空間感有關,可是這並不足以成為他投籃選擇的藉口。
glacier1943
生不逢時, 不過當年的 Jason Kidd 要是在這個年代, 估計新人年評價可能比 Giddey 還要慘...但是...Jason Kidd 當年並列新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