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麥]寫在經典賽預賽開打之前之三 大麥對賽程與投手調度的兵棋推演預想

要晉級八強複賽,必須拿下三場勝利。究竟如何透過投手部門的調度與實戰兵推 來讓球隊更佔優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文末附上配球策略與投打對戰參考!

作者:王大麥

Weinien

鄧愷威不知道 不過宋家豪已經確定要打 至於林振瑋控球太差 我覺得他沒機會 中職都一堆比他強的球員都可能無法入選 應該輪不到他

王大麥

有入選總是學個經驗!我認同你說的控球好在這種大比賽就是幫忙省牛棚,對球隊也算無形貢獻!

五十人大名單雖於上週四並未對外公佈。但是旅美、旅日的總數有十一人(包含六投五野)。就明年經典賽的決選名單,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打線的部分會以中職為主體而投手的部分旅外的選手預計可以拿下至少兩個席次(個人預測可能的人選會是張奕與鄧愷威)。據報導餅總對先發投手的計畫是採用六人輪值,如果先以預賽這四場比賽來考量的話。第三位先發可能就是目前透露的唯一一位業餘好手,大麥個人的猜測是一向對古巴投的頗有心得的超級銀行員吳昇峰,當然火球男林振瑋亦有可能。不過我覺得前者機會大了些就是。有不少投大國際比賽的經驗,其陰柔球路讓2019 Premier 12美國的小聯盟明星隊吃足苦頭。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大聯盟主辦最高層級的賽事WBC,與世界棒壘總會舉辦的世界十二強賽。最大差異在於各國不僅以自己國內職棒為骨幹,仍會大量徵召在大聯盟打拼的自家好手。以組成最強國家隊的陣容。因為這是所有被列入在大聯盟40人名單內的各國好手們唯一可以在家鄉父老面前獻技的機會!不管是在參賽強度以及心理素質的要求皆是極高的。有一定的國際比賽的經驗以及在國外較高層級聯盟奮鬥的選手,會比較能夠適應這樣的壓力!

 

回到投手安排的主題,大賽經驗與功能性缺一不可。在短期比賽中,大麥認為前天使隊總教練Mike Scoscia提倡的「一次打一場」概念頗為值得參考。雖然大聯盟賽季是162場的長征,但是close game的比賽能拿下來對於勝場的累積會大大有助益。具體而微觀之國際賽各國必定精銳盡出,比分接近的比賽為大宗肯定是可以預期的。吾人必須謹慎的做投手人力(資源)的配置,尤其是又有球數的投手戰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同大麥在上一篇「投手篇」提到的,明確區分投手在國家隊中的定位。使其可以知道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與教練何時教練可能會派他上場投球。接著我們繼續闡述get the win a day所謂一次打一場的概念如何影響教練團的調度方向。當然如果投手深度足夠的話,每一場都有Ace牌可以打那調度起來相對輕鬆。反之若是可以強力壓制對方打線的投手不夠多(至少三位),那麼我們就必須重新思考先發投手的安排,與經情蒐過後各個對手究竟他們各自的強弱程度如何。來排出最佳的先發投手陣容。

 

要晉級下一輪至少要拿三勝,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抓放對手。而是我們必須盡全力打好每一場比賽以投手的角度來看就是儘量限制失分給球隊贏球的機會!爾後再來評估對手的強弱級別與本身球隊的比較之後,決定大方向的先發投手安排方針。與我們台灣實力最接近的,大麥看起來是巴拿馬,再來才是徵召到一大堆大聯盟選手的荷蘭、古巴,而義大利的戰力不論投打皆是紮紮實實的大聯盟軍團是本組戰力最高的對手。換言之「首戰即終戰」是本段目前的最佳註腳一點也不為過。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預賽賽程而言,確實也可以看得出來我們有本錢力拼對巴拿馬奪勝,畢竟隔天(3/9)還有一天的休兵日。再來才是依序分別對上義大利、荷蘭、古巴等三隊。

 

即便全力拚贏巴拿馬的話,我們則要另外思考攸關晉級的額外兩場勝利何來?

 

反之若第一場未能顯現有拿下巴拿馬的契機的話則投手調度很有可能即刻的從第一場中段局數開始就轉變為雙投手車輪戰的節奏。如同上一屆2017年首戰對上以色列一樣。當比賽前中段被打下超過三分甚至以上的大局時,這時要推出「原訂的落後組長中繼」還是推出「表訂的第四號先發」頂住局面伺機反擊奪勝就會十分考驗教練團對屆時局數與出局數的情境(base out and innings situation)的調度思維了。也就是說落後時有兩種可能的調度選擇。

 

承上如果如願在比賽的前段五局前穩定取得領先(例如領先二到三分),則我們要思考的就變成「何時要啟用領先組牛棚去守護這些微的領先?」還是「乾脆讓先發投手續投投滿最高上限的用球數再下場以銜接勝利組牛棚」,此外第三種選擇是「啟用雙先發」也就是前段敘述過的「第四號先發」撐過中段戰以力撐到第七局或八局前勝利組上來,但必須小心控制用球數在30球以內,才能增加教練團更多的使用空間。領先時較有可能的調度會變成三種可能選擇。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