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足國家隊歷經11月23日(週三)二比一小勝德國,為主流媒體清一色「爆冷」的標題,連帶連續數日讚譽有加的追捧。豈料11月27日(週日)〇比一小輸哥斯大黎加,瞬間主流媒體以「失誤」、「大意」、「意外」等標題,風向丕變而少有美言。世界盃會內賽輸贏轉瞬之間,日本男足也在一週之內,歷經大起大落的評價。
在勝敗論英雄的媒體報導之下,12月2日(週五)臺灣的深夜時分,E組終輪日本對西班牙、哥斯大黎加對德國男足同步開賽前,實則讀者能夠獲得日本男足前兩場賽況分析、球員規劃與臨場調度資訊相當有限,難以客觀地前瞻終輪賽況可能走向。為此,本文著重於日本男足教練團遴選近乎歐化的陣容,前兩場的先發名單與臨場調度特性,是如何在本屆世界盃會內賽,造就大起大落的兩度驚奇。
一、球員大舉西進歐洲帶來改變
若說一百多年前的明治維新,為日本生活、文化、精神全方位的脫亞入歐;2022卡達世界盃會內賽的陣容,則是日本足球競技由和洋折衷,大步邁進脫亞入歐的嶄新境界。從森保一總教練發佈日本男足國家隊,參加本屆世界盃會內的26位球員名單,多達22位球員自2010年迄今,先後遠赴歐洲各國職業聯賽俱樂部磨練,並逐漸成長為各隊頭角崢嶸的要員,便可觀察到此一日本足壇的變化趨勢。
本屆會內賽的球員名單僅見相馬勇紀、町野修斗、谷口彰悟、山根視来等4位球員,毫無歐洲各國職業聯賽的經驗,但也有著國內J聯盟的賽事與日本男足國際賽的豐富經驗。因此,本屆的日本男足近乎歐化的球員陣容,對於同在E組爭取晉級的德國與西班牙男足,場上遭遇彼此非但沒有陌生感,有些還可以頗為熟稔……。
除此之外,國內主流媒體近日報導日本國民輸球抓戰犯的輿論,卻未留意到凡是日本男足國際賽的場合,都能看見賽場旁的觀眾席安排了多位助理教練,持有筆電進行全場第一線觀察並記錄賽況,並在中場休息時迅速回報上半場資料。這乃是日本男足仿效歐洲職業足球團隊,職能分工日益精細且複雜,加上大和民族團結合作的精神,從來沒有單打獨鬥的可能!
二、前兩輪勝負褒貶謗譽兩樣情
日本男足既是重視團隊精神的隊伍,首輪積分賽由24歲的安堂律,在禁區趁著球權快速轉換之際,趁亂補射攻破德國男足球門,固然該被看成是日本男足贏球的英雄之一。但更不能忽略了日本男足苦熬到中場休息,教練團調整陣容與下半場替換球員得宜,加上德國球員存有輕忽日本球員的心態,德國男足上半場後半到下半場把握度不夠高等結構性的贏球要素。反之,年僅23歲的伊藤洋輝在次輪積分賽下半場開始之際,與長友佑都對位替換而上場,作為左後衛主控左翼攻防的位置,並未將球向前直傳給三笘薫,逕行選擇相對保險的回傳之舉,遭到日本輿論視為戰犯而相當無奈。
實則森保一總教練所率領的日本男足教練團,在本屆E組積分賽前兩輪規劃出賽名單來看,首輪先發陣容平均年齡為28.5歲,全數歷經歐洲各國職業聯賽而星光熠熠;次輪先發陣容平均年齡為28.3歲,並採對位更換無旅外的山根視来、相馬勇紀兩球員。日本男足兩輪先發陣容的調整,固然是教練團考量每位球員賽前狀態,並為了確保終輪對賽西班牙男足的陣容依然堅強的謹慎規劃;卻也隱然傳達出森保一總教練及其教練團,於賽前評估德國與哥斯大黎加男足的實力孰強孰弱。
森保一總教練用人頗為規律,前兩輪先發名單皆由33歲的權田修一擔綱先發守門員,確實比起年近不惑之年、職業足球生涯後段的川島永嗣,更能以快速反應處理路徑刁鑽的射門。因此,終輪積分賽預料仍以權田修一持續擔綱先發守門員,並向前聯結到板倉滉、長友佑都、吉田麻也等後衛構築的防線,盡可能地將越位線拱衛在禁區外緣。中場則以遠藤航為主,採隔場輪換先發中鋒的方式,確保中場跑動的聯結無虞。最後是前場安排年輕力盛的前鋒群,讓跑動量大且速度快的前田大然、上田綺世、町野修斗逼迫對方後衛,以緩解後場遭到持球率較高的西班牙男足,連續數波橫向轉移推進的施壓或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