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與鐵血文化
「熱火文化代表的不僅只是勝利,更重要的是如何贏得勝利。」前NBA球星Gary Payton在2020年時於球員論壇上,訴說著有關於熱火這支隊伍對他帶來的影響。2020年球季熱火從東區異軍突起,自從LeBron James離開後首度站上冠軍賽舞台,兩年後他們依然持續為這個目標奮鬥著,只是這次他們不再只是冠軍挑戰者,而是帶著東區龍頭的光環,前去試圖奪下那座他們兩年前未得到的桂冠。
關於「熱火文化」曾有許多的傳說,舉例來說,最有名的例子之一就是一但球員在練習或場上時將雙手撐膝,就需要繳交罰金給球隊,原因是這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自己的示弱。曾有人將近年的熱火比喻成90年代的尼克,因為在Pat Riley掌旗的下這兩支球隊,都不約而同展現出各自的鐵血與頑強,而Riley本人也曾在接受訪問時發表了個人對於文化塑造的想法。
「對我來說,文化是來自環境的建構,讓在這個環境下的人們有著相同目標和共識。而一個環境的塑造也來自人們的信任,Spo(Erik Spoelstra)相信著我們的文化,Andy(Andy Elisburg)和所有在熱火工作的人們都相信著,我也相信我們的球員相信著。只要你願意投入100%的工作態度,就能有所獲得回報。」Riley說道。
在2020年季後賽被迫得於泡泡園區執行時,許多球員都受不了在這個沉悶環境下的折磨,但對當時的熱火而言,無論是教練團還是球員,都並沒有因為在園區而怠惰,反而維持著他們一貫的訓練日常和作息,這也成為支撐著他們一路挺進冠軍賽的本錢。
「我們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看輕,但我們卻肩負著這些低估走到了這裡。」當2020年熱火贏得東區冠軍賽後,Jimmy Butler在自己的社群上寫下這段話。近年多數自由球員在選擇球隊時會考慮的重點有三個,包含大城市、奪冠機率和薪資,不過Butler決定將自身天賦帶往南灘的關鍵卻跟上述無關,真正驅動他前往的主因在於「文化」。
Butler與熱火的一拍即合宛如命中注定,作為第一輪末才被選中的球員,Butler在芝加哥用自身的努力和鬥性,替自己贏得在聯盟的一席之地。而當Dwayane Wade返回故鄉跟Butler一同作戰時,便傳遞了熱火文化的輪廓給Butler,成為後來他決意前往邁阿密的火苗。
總教練Spoelstra在受訪時表示:「Butler來到這支隊伍後,就用身體力行展現他的領導力、專業和責任感,這些元素都成為球隊能贏下每場比賽的重要拼圖。」在NBA這個商業聯盟中,不免會將目光圍繞在天賦之間打轉,但熱火卻是少數能從砂礫中掏金的球隊。除了他們擁有完整建構的農場系統外,也跟球隊高層與教練的經歷有很大的關聯。
球隊的DNA
「Spo就如同是熱火文化的化身,許多人可能都忘記了,他曾經只是一直窩在影片分析室裡頭的傢伙,甚至還不是坐在板凳席邊的助理教練,但他卻用自身的努力贏來回報,而且也證明球團的決定沒有問題。」Payton在自己的傳記中提及。
縱使曾在執教三巨頭的過程中遭受質疑,但Spoelstra依然挺了過來,並於接下來的幾年間展現出個人戰術素養和贏球哲學,成為現在除了Gregg Popovich以外,唯一一名在同支隊伍執教超過10年,同時勝率還超過五成的總教練。
努力能成就回報成為熱火文化血脈裡不可被割捨的一部份,當然這也多少夾帶著些許副作用。就如同前幾年像是Tyler Johnson、Josh Richardson、Hassan Whiteside或者Dion Waiters等,雖然曾有過出色表現,但卻在獲得薪資回報後,出現身手狀況開始與薪資不符的情況。
縱使這些副作用多少導致邁阿密在重返榮耀的過程中遭受質疑和阻礙,但也正因為球團在前面所樹立的標竿,才更容易讓身處於這個環境中的球員們,願意相信自己100%的訓練和努力能化作玉帛。
文化的培養就如Riley所言,與環境和人們息息相關,但很多人忽略掉的是,熱火所處的這座城市正是最佳寫照。在邁阿密英文並非他們的主要母語,西班牙文才是他們的真正溝通渠道,由於自1959年卡斯楚(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革命成功後,便不斷出現古巴人移往美國的移民潮,因此在南灘古巴人的佔比甚至比美國人還來得多。
fb - 陳書頡
第一頁的中間「...宛如命中注定,作為第二輪才被選中的球員...」,JB應該是該年首輪末第30順位的,雖然也就差一點順位XD
Thousand
感謝指正
Cloud
雖然熱火挖掘潛力的能力很厲害,但要奪冠落選球員的天賦不夠,這幾年打到東冠和冠軍賽很明顯看得出來,團隊之外就差那一點自主進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