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網特寫,特寫籃網。希望能藉由我的文字,帶你認識籃網大小事。
在現代籃球講求大空間,要求在場上的球員至少都需要有投籃能力,沒有投籃能力的球員會壓縮到場上的進攻空間,防守內縮的情況下會影響到外圍持球者切入的空間。在近幾個賽季,聯盟吹起了一股延伸五號、Five-Out站位的大空間體系,許多一線中鋒都有投籃能力,包括MVP的競爭者Nikola Jokic、Joel Embiid,又或者是更次一階的NIkola Vucevic、Brook Lopez。這種有外線能力的中鋒因為太過稀有,退而求其次的情況下,至少都會讓具有投射能力的高大側翼去扛四號位,不僅可以拉開空間,也可以增加防守的機動性,畢竟側翼球員是現代籃球最不會被打點的位置,這也是現今大部分球隊主流的建隊方式。
唯獨聯盟就有一隻球隊將兩個進攻範圍完全局限於油漆區的兩人同時放上先發,打起了逆潮流的雙塔——這支球隊就是布魯克林籃網。Nic Claxton現在已經被籃網養成新生代「餅皇」的存在,而Ben Simmons嚷嚷著說要多投藍也依舊令人失望,兩人本賽季在距離籃框10呎內的比例都超過90%。但兩人在Kyrie Irving解除禁賽後同時上場的47分鐘能夠淨勝對手21分,淨效益值是+27.6。在所有上場時間至少 10 分鐘的籃網隊雙人陣容中排名第四,所有先發陣容中排名第二,僅次於Claxton和Irving的組合。
當然這也表現在籃網回升的戰績上,在Kyrie Irving復出後,籃網擺出了和開季一樣的先發陣容:Kyrie Irving-Royce O'Neale-Kevin Durant-Ben Simmons-Nic Claxton的五人組合。這次,終於不再像開季一樣令人失望,合體五場雖然三勝二負的成績並不是很驚艷,但其中一場放上了提款機雙人組,讓Tobias Harris打得像全盛期的Carmelo Anthony;另一場則是前三節維持領先,第四節被裁判吹到懷疑人生後自亂陣腳。而且在這兩場輸的比賽,問題大都不在先發五人組合上,甚至兩場都是派上他們去救火。
接下來就來解析這組雙塔到底有多特別,讓籃網能有底氣一次擺出兩位沒投籃能力的大個子?
非典型雙塔
在現代籃球除了需要拉開進攻空間外,也更要求換防機動性。換防到對面後衛或側翼倘若球隊無法找出應對方式而是直接選擇換防的話,腳程不如後衛的長人對到有切入能力又能投籃的球員,很容易被小打大而造成團隊防守的破口。加上現在低位單打的效益並沒有高到讓大部分球隊願意作為進攻主軸,也因此讓大中鋒漸漸朝向兩極化發展,而藍領長人在進攻端只要做好接應、護框、拿下籃板就可以獲得穩定的上場時間。
進攻角色不吃重的情況下,防守端還需要球隊體系來保護的情況下,場上有一個移動速度較慢的長人已經是大部分球隊的極限了,在防守策略採取無限換防的籃網更是不容許有腳程太慢的長人在場上。這也是去年球隊留下LaMarcus Aldridge、Blake Griffin、Andre Drummond後仍舊讓Kevin Durant和Nic Claxton吃下大部分中鋒時間的原因,就算當時LaMarcus Aldridge是當時隊上第二得分點和最能鞏固籃板的球員。

這對雙塔最非典型的一點就是——速度,這也是籃網可放心讓他們同時上場最大的原因。
Ben Simmons本身就是打控球後衛出身,進入聯盟後在76人對位的一直都是對面最刁鑽的控球後衛,本身的防守能力也屬於上乘的外圍大鎖。至於先發中鋒Nic Claxton一直都在籃網這個體系下打球,他能在今年暑假獲得籃網制服組開出的年均1000萬美金的合約,正是因為他是籃網上個賽季瘋狂囤積的中鋒唯一能上得了場的,防守端他一樣常常對位後衛。速度跟得上之外,一雙長臂往往是對面持球者的夢魘。他們兩人的組合,在防守端剛好是籃網這支球隊的天菜,畢竟籃網就連在換帥之後都在一直堅持的無限換防能夠在本賽季防守效率有顯著的提升,這兩位的功勞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