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在臺灣雖非主流運動,不過近幾年來,冰球代表隊多次在國際賽事寫下佳績,數度在所屬的級別拿下冠軍,其中徐子庭即是其中一位焦點球員,曾經獲得賽事的最有價值球員、最佳守門員兩項大獎,更曾帶著國際賽的好成績,加盟北美的女子職業冰球聯盟,成為臺灣第一人。這系列專欄邀請到徐子庭進行訪談,分享他在冰球運動上的故事,此篇為徐子庭從開始打球、到旅外、國家隊、職業聯盟的球涯介紹,下篇為徐子庭針對冰球發展的分享與想法。
逐漸茁壯的冰球種子
在冰場上,守門員需要穿著比前鋒、後衛更加厚重的頭盔和護具,許多守門員都會利用這些裝備展現自己的個性,徐子庭在頭盔和護具上,都彩繪上「莫忘初衷」的字樣,在冰球世界打拼的過程裡,隨時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小時候,徐子庭和哥哥接觸過許多運動,看到哥哥打直排輪曲棍球之後,徐子庭對冰球也燃起興趣,便跟著哥哥加入了俱樂部。在球隊之中,由於沒有人要打守門員,球隊裡採取大家輪流擔任的方式。後來,原本擔任前鋒的徐子庭,起了想要守門的想法,便自願接下守門責任。
不過,當時年紀畢竟還小,守門時發生了什麼不如意的事情,都像是天崩地裂一樣。「小時候其實每一場都哭,被進球就哭,」徐子庭笑說:「俱樂部的老闆一度跟我說:『你不要當守門員了,你每一場都哭,你不要打了。』」但是,球隊後來還是找不到固定的守門員,加上徐子庭也想要再嘗試看看,於是他又穿上守門員的頭盔和護具,就此開始了他的守門旅程。
當時,隊上有一位守門教練,帶著徐子庭一步一步熟悉這個位置,讓他建立起紮實的基本功,成為日後成長的重要基石;徐子庭也指出,在守門這個位置上,心理層面的調整甚至更加重要。「守門員最困難的,是心理上面要做調適,畢竟一場比賽只能有一個守門,這場不是你打、或是你被得分、你的隊友在前面沒有表現得很好,你要怎麼幫助這支球隊去贏球,其他位置的人可能是沒有辦法體會的。」
隨著打冰球的時間逐漸累積,徐子庭確定了自己是打從心底喜歡冰球,對於冰球的世界也更加嚮往,然而,冰球在臺灣畢竟是項小眾運動,不管是專業、知識、資源都有限,想要持續精進,就必須尋求出國的機會,除了學習更豐富的知識和球技,也可以與其他國家的選手交流,了解自己在冰球世界裡是處在什麼樣的位置。
在國中時,徐子庭的能力受到肯定,陸續爭取到加拿大、瑞典冰球訓練營的參加機會。其中,瑞典訓練營對徐子庭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那時候,他們(瑞典)的訓練營是他們國家隊教練在帶的,很多的助教都是那時候國家隊的球員。一個十幾歲的小孩,看到人家可以站在世界的舞臺上,或是在北美打大學校隊,就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體驗,為此就有了一個夢想。」
帶著夢想飛出去啊
國中畢業後的暑假,徐子庭遠赴加拿大參加一個青年選秀會,測試後收到八所學校的入學邀請。徐子庭原本的計畫是高二再出國,但是球探擔心這樣可能會影響未來進大學時的曝光度,建議徐子庭高一就出國。幾經考慮之後,徐子庭決定聽取球探的建議,高一就到加拿大念書,當時他背負著非常龐大的時間壓力,選秀在七月進行,必須在兩個月內把東西準備完,就此踏上了一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徐子庭一開始確實感受到很強烈的衝擊,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語言上的隔閡,加上入學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讓他多花了一點時間適應。不過,等到開始練球之後,徐子庭就逐漸融入學校的環境,其他球員、教練也都給予許多幫助,對於這位從熱帶島國來的守門員也都很好奇,「大家比較多的想法都是:從臺灣來的怎麼會打球吧!」此外,徐子庭對於國內外資源的差異也相當有感,讓他在加拿大更加把握打球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