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95公里的夢想追逐:關於奧運馬拉松的熱血故事》
詹鈞智 著 / 時報出版
(以下節錄自本書 p.232-p.241)
倫敦繼一九○八、一九四八年之後,第三次舉辦奧運會,也是首個三次舉辦夏季奧運的城市。
世界最早一場四十二點一九五公里標準距離的馬拉松賽事是一九○八年倫敦奧運馬拉松;但本屆馬拉松賽事的路線規劃,沒有採用過去從溫莎堡跑到倫敦的點到點版本,而是更方便民眾觀看的市區繞圈賽;起跑時間安排在上午十一點(倫敦這時間還不算太熱),如此試圖讓更多人可以參與的親民模式,值得未來馬拉松主辦單位參考。
起終點沒有設在暱稱為「倫敦碗」、本屆開閉幕式的場地─奧林匹克體育場,而是選在倫敦市中心區的The Mall大道。跑者先跑一個小圈(約三點五七一公里),然後跑三個大圈(每圈約十三公里),途中經過許多倫敦知名地標,包含白金漢宮、特拉法加廣場、聖保羅大教堂、英格蘭銀行、利得賀市場、倫敦大火紀念碑、倫敦塔、國會大廈─西敏宮。
上屆參賽者回歸的有第六名瑞士Viktor Röthlin、第八名厄利垂亞 Yared Asmerom、第十名美國 Ryan Hall。在上屆北京奧運創下新紀錄的肯亞 Samuel Wanjiru,於二○一一年從自家陽台跌下過世,無緣挑戰奧運連霸。
二○○四年雅典奧運銀牌得主美國 Meb Keflezighi 也重返奧運賽場,他在上屆北京奧運時沒有取得參賽資格。二○○九、二○一一年世錦賽冠軍肯亞 Abel Kirui 也來參賽。他的同胞好手 Patrick Makau Musyoki,是現任世界紀錄保持人,在奧運前三個月的倫敦馬拉松因傷未完賽,也因此未被選入肯亞奧運馬拉松代表隊。肯亞另一位代表隊選手是 Wilson Kipsang Kiprotich,在近十八個月贏得四個 Major 世界主要等級的馬拉松賽事,其最佳成績僅差世界紀錄四秒,是賽前最被看好的選手。
起終點所在地 The Mall,是一條位在白金漢宮與特拉法加廣場之間的林蔭大道,道路的一邊是聖詹姆士公園,另一邊則是綠園。賽事在倫敦市區進行,繞行許多知名地標;沿路都是夾道歡呼的民眾。當跑者通過上有中古世紀維多利亞宮廷風格屋頂、地面是石子街道的利德賀市場時,真的很美且賞心悅目!沿途也有許多樹蔭,加上全線管制良好,以及自發前來加油的熱情觀眾,應該是場跑起來舒服與享受的比賽。
比賽實況
一開賽的速度偏慢,跑到七~十公里時,開始有選手輪流出來帶,但都沒能甩開集團單飛成功。十公里處,第一位以三十分三十八秒通過,領先的是巴西 Franck Caldeira de Almeida,與大集團有八秒優勢。但還不到十一公里,這差距就被大集團給追回;改由肯亞 Kipsang Kiprotich 領跑,他開始換檔加速展開攻勢,將接下來三公里配速加快到每公里兩分五十秒。
十五公里─四十四分五十八秒通過,領先來到十三秒,追趕集團有七位,其中六位來自東非國家(肯亞兩位、衣索比亞兩位、厄利垂亞一位、烏干達一位),僅有Santos來自巴西。
十七公里時,追趕集團加入一位南非選手 Mokoka,而一位肯亞選手 Mutai 掉出,仍維持七人。半馬通過為一小時三分十五秒,Kipsang Kiprotich 雖拉出十六秒的領先優勢,但在後的六人追趕集團(五位非洲選手與一位巴西人)伺機而動;畢竟跑在集團內的風阻與心理壓力較小,會比獨自在前方推進來得輕鬆省力;如何避免過多的體力耗損,是前方獨跑者在接下來比賽要面對的問題。
二十二公里水站時,領先者或許過於專注,居然錯過自己的補給桌,超過後才又回頭去拿,至少因此損失兩到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