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年卡達世界盃】準決賽賽事前瞻:法國 vs 摩洛哥

法國焦點球星:姆巴佩、格里茲曼、洛里 摩洛哥:齊耶赫、阿拉巴特、哈基米

MrBigRyan

沒有Bono ??!?!

撰稿:微塵絮、麥達斯歐文
校閱:魔力洪
總編輯:神奇隊長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賽事介紹

  • 賽事:2022年卡達世界盃(準決賽)
  • 參賽球隊:法國 vs 摩洛哥
  • 球場:巴伊特體育場(Al Bayt Stadium)
  • 時間:臺灣時間12月15日(四)03:00

 

二、淘汰賽籤表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對戰記錄

 

四、晉級過程

  • 法國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摩洛哥

 

五、比賽前瞻

準決賽第二場,是由衛冕軍「高盧雄雞」法國對戰本屆超驚奇球隊「亞特拉斯雄獅」摩洛哥。兩隊過往曾經交手過11次,法國取得7勝3平1負的全面優勢,不過當你看過本屆比賽,應該都知道這些數據只是參考用。法國是所有球隊中進攻火力最兇猛的,目前已經累計11個進球,陣中主力進攻球員姆巴佩(Kylian Mbappe)、吉魯(Olivier Giroud)各以5球、4球的進球數暫居金靴獎頭兩名。而另一邊的摩洛哥則是防守最好的球隊,截止賽前他們只掉了一個球,而且這個球還是自擺烏龍,也就是說,目前尚沒有任何一支球隊可以打破摩洛哥的大門,這場最強的「矛盾對決」,肯定精彩絕倫。

作為上屆的衛冕軍,法國在本屆賽會所受到的重視其實一直都不太高,最大的原因,當然是多位球迷耳熟能詳的絕對主力,像是本澤馬(Karim Benzema)、博格巴(Paul Pogba)、坎特(N'Golo Kante)等人都相繼因傷無緣參賽,更不用說陣中主力後衛盧卡斯-赫南德斯(Lucas Hernandez)因為十字韌帶斷裂退出比賽。在面對這樣的窘境下,法國主帥德尚(Didier Deschamps)被迫啟用不少「第二選擇」與年輕球員,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可說是收到了奇效。小組賽除了對上突尼西亞大量輪換而輸球,其餘比賽法國都展現了統治力,進到淘汰賽時,法國更將團隊輸出提昇到另一個檔次。十六強與波蘭之戰,法國基本完全壓著波蘭打,姆巴佩在本場比賽完成了梅開二度,而且兩個進球都是難度相當高的「世界波」等級。八強戰對上冠軍熱門之一的英格蘭,算是法國對本屆賽會以來最艱困的試煉,英格蘭靠著佈陣與球員出眾的個人能力,成功壓制了姆巴佩與另一個邊路好手登貝萊(Ousmane Dembele),兩人幾乎無法帶給法國任何貢獻,但在此困境之下,法國其他的球員成功挺身而出,中場的不動主力、年僅22歲的皇馬小將楚亞梅尼(Aurelien Tchouameni)就以一記超遠距離的世界波為法國取得首個進球,而關鍵的致勝球,則是原本被外界認為將淡出國家隊、卻因為本澤馬受傷重新取得不動主力的吉魯所攻進,多點開花正是法國最可怕的地方。而原本被外界視為隱憂的防線,經過幾場比賽的試煉,不論是代打右後衛的孔德(Jules Kounde)、或是扛起「後腰加左路」掃蕩重任的拉比奧(Adrien Rabiot)都十分出色,可以看出攻守兩端,法國已經逐漸調整到位。

摩洛哥毫無疑問是本屆賽會的大驚奇,成為世界盃歷史上首支打進四強的非洲球隊。一開始,外界還會用「爆冷」、「意外」等詞彙形容摩洛哥的足球,但經過幾場比賽之後,摩洛哥所展現的超強戰鬥力與意志力,肯定沒有人敢再小看他們。摩洛哥主教練雷格拉吉(Hoalid Regragui)在世界盃前三個月才匆匆上任,卻能迅速整合背景多元的國家隊,連原本宣布從國家隊「退休」的齊耶赫(Hakim Ziyech)都欣然歸位,可見雷格拉吉有多受到球員們的支持。而正是這個一體感,才讓摩洛哥可以使出堪稱「藝術」的防守,前面有提到,摩洛哥是本屆賽事失球最少的球隊,靠的正是「4-1-4-1」與「5-4-1」融合的基底下那令人眼花撩亂的輪轉防守,而這套防守並非一成不變的全面退防,而是會根據對手風格做調整。十六強戰對上西班牙時,雖然讓出控球權,但以中場大將阿拉巴特(Sofyan Amrabat)為首的「補防」機制,讓摩洛哥始終封堵西班牙前進的空間,每個球員間的默契與專注力十足,可說是一點失誤都沒有。而在八強戰對上葡萄牙時,除了原本擅長的聯防,更會交替使用相當高位的逼搶「攻勢」,讓葡萄牙的中前場應接不暇,無法順利運轉,也是摩洛哥獲得反擊進球機會的一大關鍵。不過來到四強,法國的水準明顯比西班牙、葡萄牙再高一個等級,摩洛哥還得要面對陣中最主力中後衛薩伊斯(Romain Saiss)可能因傷缺陣的疑慮,過去五場比賽以來堅強的防守產生不少隱憂,就看雷格拉吉能否再次施展魔法、驅動另一套穩固的團隊防守了。另一方面,摩洛哥相對羸弱的進攻火力,此次能否擊敗明顯能力更好的法國門將洛里(Hugo Lloris),也會是另一個決定勝負關係的因子。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