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願意妄加揣測,Embiid還能在費城七六人待多久,我也不願意去想,他什麼時候將會對現狀失去耐性。我只希望當他退休的時候,他還能跟親愛的Arthur一起打籃球。但如今,這似乎都可能是奢望。
原因很簡單,我結論寫在前面:長時間超臨界使用Embiid,是Doc Rivers目前唯一的續命仙丹與遮羞布。
another one ‼️@JoelEmbiid is your Eastern Conference Player of the Week. pic.twitter.com/ZfjpV1qCt5
— Philadelphia 76ers (@sixers) December 12, 2022
先不要回頭看任何的數據,這是寫在目前十二月Embiid繳出名人堂級績效的兩週,更榮膺上週NBA東區最佳球員,我實在不應該這個時候寫出這麼喪氣的文章。即便拉長時間來看,連續第三個球季他的個人輸出依然在MVP等級,說明當年七六人望穿秋水等待Embiid康復最終得到了回報。但在這連續兩年,他也經歷了長時間的休息,一次是被LeBron在例行賽整骨,一次是被Siakam快攻肘擊讓她再度面具上場,倒在好哥們Jimmy Butler的面前。
但我真的很害怕,這些傷勢的遠因都來自過度使用。Thinking Basketball頻道上已經開了兩集podcast專門探討Embiid逆練九陰真經的特殊球風。他有著與時代完全不相稱的超巨型身板,但卻樂於使用側翼的面筐動作與對手一決勝負。
這個矛盾的設定,給他帶來了空前的優勢:面對矮小的長人,他可以用身板直接幹掉對方,就如同上週面對黃蜂隊Mason Plumlee一樣。而面對高大的對手,他又經常拿出後仰翻身跳投,讓對手抓不到自己。過去經常有人拿Hakeem Olajuwon來比擬Embiid的打法與風格,通常是滿滿讚譽,但在我的心中,卻只有滿滿的恐懼。
因為Olajuwon的生涯,從未達到這個噸位,事實上,巔峰時期的Olajuwon「只是」一個255磅的球員,做起那些前鋒動作雖然違反天意但並不吃力。Embiid一定是與訓練師以及教練團討論過後,確定自己的膝蓋與腳踝能夠承受多大的噸位,並決定他的活動範圍,但依然要記得,Embiid是一個7呎2寸,300磅的巨漢。即便新人年與二年級時,Embiid還經常上演追魂鍋,但依然還是要記得,他是選秀後曾經壁上觀兩年的那個Embiid。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如今的Embiid則必須壓抑自身威能,最多只能承受快攻推進,而不再是那個菜鳥年飛天遁地的Embiid。
但是這三個球季以來,Embiid最璀璨的巔峰期,每季的平均上場時間是31.3分、33.8分、35.8分,更不用提季後賽的總力戰期間,好勝的Embiid是能不下場就不想下場。相較之下,跟他身材同一個等級的Shaquille O’Neal總是堅持不在休賽季進行治療,並在常規賽期間進行他的省電大業,這也才保證了他在2007年之前依舊有勝過同行的統治力。
這個路線其實對Embiid才是好的。但身為一個青春期練投時會大喊Kobe的腦粉,他不可能會接受自己進行完完全全的省電模式。Morey看得出Embiid追求完美的人格特質,將可能導致他的爭冠窗口比其他球員還要更短,所以不惜靠著老關係追求James Harden、PJ Tucker、Melton等舊將,無非就是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賭一把幫Embiid拚冠。
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居然至今沒有把Doc Rivers給換掉。Doc Rivers是個受人尊敬的教練,大家也都跟他好來好去,更衣室更不可能出亂子,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在那個Brett Brown遺毒需要排除的療程中,他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沒有他,就沒有MVPiid。他幾乎是不顧Simmons的反彈,堅持將戰術核心拉回Embiid的身上。Embiid的表現也非常爭氣,從一直被Shaq揶揄的出氣包,成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當代第一中鋒(我沒有要跟Jokic迷爭論我怎麼看,不認同我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