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分析以前,筆者認為巨人與Correa簽下的這紙合約,是雙方皆大歡喜,且物超所值的漂亮投資。儘管合約總金額3.5億元美金,使Correa暫時成為史上單張合約收入最多的游擊手,但他那約莫2693萬元美金的平均年薪,「只」排在現役游擊手第4名,同時也是打者第13名。
考量到Correa在其生涯的產能,巨人簽下Correa的合約相對於近年林林總總的鉅額長約,用物美價廉來形容並不過分。不過,儘管筆者主張這筆合約相對便宜,事實就是這些數字依舊非同小可。因此,且讓我開始分析這張合約。
在這篇分析文,筆者將以四大部分探討這筆合約,分別是巨人簽下Correa的動機(Why)、Correa的價值與疑慮(What)、巨人簽約後的後續走向(Where)與我們該如何解讀這筆合約(How)。筆者期盼藉由四個wh問句的提問,闡述筆者的立場。(如果想要直接挑選段落,可以直接點選閱讀)
Why -巨人的動機
我們首先來談論巨人簽下Correa的動機。打從Farhan Zaidi在2018年11月成為巨人棒球營運部門總裁後,就致力於重建巨人球團體系。這支在2010年代初期三度奪下世界大賽冠軍的勁旅,在當時因為主力老化、農場枯竭以及球團人員尚未跟上現代棒球思潮等因素,而陷入泥濘。過去在奧克蘭運動家與洛杉磯道奇貫徹數據分析的Zaidi,也將他的所學帶到了舊金山。
自此,Zaidi開啟了他的換血重建工程。然而Zaidi的重建不像過去芝加哥小熊和休士頓太空人一樣徹底出清大聯盟主力,再透過順位高的選秀籤選入重建核心。相對地,他留下幾位過去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將們,讓他們輔佐善用進階數據運籌帷幄的少帥Gabe Kapler和他分工精細的龐大教練團,不僅維持良好的休息室文化,也幫助球團轉述數據資料呈現的意義與建議。
但在2022年賽季,前一年拿下107勝的巨人,因為老將們的退化與傷病,以及前一年異軍突起的打者們圖窮匕見,巨人野手群成績從聯盟頂尖(113 wRC+、31.0 fWAR)一路下滑至聯盟中後段(101 wRC+、15.6 fWAR)。其中,主戰游擊手Brandon Crawford在這兩年間的落差是最為明顯。Crawford在2021年繳出近乎MVP等級的成績(.298/.373/.522、24 HR、138 wRC+、6.3 fWAR),是巨人當年覺醒一大功臣,但他在2022年賽季的打擊數據跌入谷底,不僅全壘打只剩9支,wRC+也僅剩低於平均的87。若Crawford未能維持他那出色的防守,他的fWAR就會跌破2,也就是連先發等級的選手都不如。
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至近三年多(2019至2022年),Crawford的整體攻守仍中規中矩,無論是總計10.3 fWAR,或是平均每600個打席繳出的3.5 fWAR,都排在全聯盟游擊手中第14名。但在打擊的部分,Crawford的101 wRC+與平均每600個打席敲出17.7支全壘打,Crawford的排名便只剩第17與第20名。
但即便是最忠貞的巨人球迷,也不得不承認Crawford確實已經不復當年勇,尤其是打擊。甚至,Crawford從2017年開始,扣除樣本數過小的2020年縮水賽季,只有在2021年的wRC+是高於x聯盟平均值100,其餘球季的wRC+分別是86、93、73與87。相對於穩健的防守(表1)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巨人即便還可以仰賴Crawford在游擊區繼續展現堅強的防守,但在打擊的產能恐怕不及聯盟平均。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
wRC+ | 86 | 93 | 73 | 110 | 138 | 87 |
OAA | 6 | 10 | 5 | 8 | 15 | 7 |
另一方面,巨人如果要從球團內部深度來補上Crawford的話,也沒有適合的人選。替補Donovan Walton無論攻守都低於聯盟平均,是個標準的工具人;Isan Diaz空有爆發力但打不到球,守備也很糟糕;Will Wilson則是過去洛杉磯天使在2019年的首輪選秀指名,至今仍因為三振問題在小聯盟掙扎。而巨人農場裡最有盛名的游擊新秀Marco Luciano,今年才正要升上AA,根本緩不濟急。
Yuda Chen
這篇文白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