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時間2022/12/13,Cade Cunningham宣布將進行左腿脛骨手術,2022-23賽季報銷。其實,自從11/10對賽爾提克的比賽之後,Cade就再也沒上場過了。不同於上季的慢熱,本季調整快速的Cade在有上的12場比賽中,繳出平均19.9分6.8籃板6助攻的表現,更曾經在10/29對戰老鷹的比賽中拿下生涯新高的35分,以及在10/31擊敗勇士的比賽中,有過23分10籃板9助攻的準大三元好表現。
球隊評估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決定讓Cade動手術。Cade受傷前,活塞戰績差;Cade受傷的這一個月,戰績還是沒起色;在Cade報銷之後,活塞也幾乎宣告:球隊本季在「拚戰績」這部分的努力結束了。
當然,不是說活塞接下來可以隨意亂打、揮霍剩餘賽季,而是指球隊確定要「改變方針」了。賽季前的附加賽目標可以先暫時擺一旁,後續的活塞主要大方向,會改為以下三點為主:
1. 最大化本季手中的籌碼
活塞未來的薪資壓力不大,有賴於本季領新人約的人仍是多數,長期來看也沒有特別卡死隊上薪資的負擔存在,裁掉Kemba Walker和DeAndre Jordan的dead cap更將在這季結束。
儘管如此,活塞還是將在明年夏天面臨2020梯的Hayes、Stewart和Bey是否須提前續約的問題,這三人若沒有要放在未來版圖,現在可能是變賣的最佳時機。且隊內還有Bey、Bojan Bogdanovic、Nerlens Noel這樣多隊有興趣的球員,在本季已沒戰績壓力的情況下,可嘗試做交易,或許能再創造一次雙贏的局面。本文後段會再針對球員做分類討論。
2. 磨練新人
對Jaden Ivey和Jalen Duren而言,Cade的報銷讓他們必須等到下一季才能重新和Cade磨合,是比較可惜的點。然而,這也可能使得Ivey和Duren必須提前強迫自己成長。
這裡的成長不是指Ivey要承擔Cade的控球與帶隊的重責大任,而是指他要加強自己的終結穩定度,以及在進攻端上主動創造的能力。另一方面,Jalen Duren也要嘗試改善自己奶油手的問題,以及在擋拆走位、接應上有更高的把握度。兩人的機體與原有技能,理應是要補上活塞目前最欠缺的部份,兩名新秀只要保持健康,還有剩餘約50多場的比賽能加以鍛鍊。
3. 磨合並嘗試新陣容
此外,Casey本季也仍在嘗試各種陣容搭配,這也是所有重建球隊的必經過程,對活塞而言,實驗對象包括:Marvin Bagley、Duren、Stewart的「雙塔實驗」成效如何?Bey與Bojan無法共存的話,該如何讓Bey轉換自己在板凳端的角色?Hayes拉到先發後的火熱表現能持續多久?該如何更正確的使用Knox、Diallo等優缺點明顯的年輕綠葉們?以上這些問題,即使沒有了Cade,也還是必須在這季,甚至近期就解決的。
4. 篩選該留到最後,乃至於下一季的人選
從美國時間12/15開始,NBA大部分球員將會成為可交易狀態,也象徵交易球員市場開跑。在筆者眼中,活塞整隊只有3名主要輪替在安全名單之中:Cade、Duren和Ivey,其餘球員不論誰被交易,我都不會感到意外,不論是處於交易高點或低點都是。
這方面,也是對活塞教練團和高層而言最頭痛的一點,你有一名將來視為絕對核心的球員了,但你要如何在他無法上場的情況下,精確篩選出能與他搭配的球員,以放入未來藍圖?季中高機率會擔任賣家身分的底特律活塞,又該換掉誰並拿回什麼?或是該保持多少的薪資彈性進入球季後?
不是筆者刻意只提出問題而沒有答案,而是這些問題確實需要因應球季狀況做調整,也考驗了活塞管理層的智慧與應變能力。
在球隊因Cade受傷而確定要繼續練兵後,隊內輪替球員們,先排除掉前面提到在安全名單的Cade、Durenc和Ivey三人,也先不討論幾乎沒啥上場的McGruder,剩下的人大約可分為3類來討論:
1. 中生代以上戰力:Bojan、Burks、Noel、CoJo
簡單來說,Bojan打出了幾乎生涯年的表現,場均21.1分,每場能以43.2%的命中率投進2.6顆三分,這類可持球可無求的即戰力,幾乎是各隊提升戰力的天菜,據說有超過12隊向活塞洽詢Bojan。活塞也提前和Bojan續了一筆兩年約,而這兩年約內容非常巧妙,其年限和薪資漲幅讓他依然符合sign-and-trade的條件,也就是可交易狀態,且活塞要留著自用來帶年輕球員也不是問題。因此,我相信活塞會開價很高,最少會有上季季中Jerami Grant兩首輪那樣的價碼出現,但我相信活塞會持續聆聽報價做決定的,Bojan被交易的機率大概一半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