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
簡
集團資訊
關於我們
集團介紹
我們的團隊
旗下媒體
關鍵評論網
every little d.
INSIDE
運動視界
Cool3c
電影神搜
未來大人物
歐搜哇
商益
愛料理
旗下節目
多元服務
Ad2
Taketla 拿票趣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Cr.ED
ShareParty
達思智能科技
士奇傳播
與我們合作
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
異業合作
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
加入我們
新聞中心
繁
/
簡
付費服務
成為作者
登入
/
註冊
籃球
棒球
健康生活
網球
足球
賽車
跑步
戶外
更多運動
專題
圖輯
作者群
PODCAST
運動市集
動無礙
排球
羽球
NFL
格鬥/摔角
自行車
鐵人三項
高爾夫
桌球
田徑
開箱/收藏
綜合運動
李桓
參加選秀會
追蹤作者
訂閱RSS
最新文章
經營簡報
所有文章
最新讀者留言
個人留言紀錄
好文收藏
2022/11/14 | 04:05 | 作者:
文生大叔
[WIT] Week 45 - 十一月份大叔信箱 – 酬庸和揩油水的工作、中職個人獎項爭議、王柏融會不會回臺灣
李桓
-
斗膽請教一下是哪方面的個人問題?語言不通?飲食習慣不同?氣候不同?還是父母不在身邊?
2022/11/09 | 17:45 | 作者:
文生大叔
[WIT] Week 45 - 十一月份大叔信箱 – 酬庸和揩油水的工作、中職個人獎項爭議、王柏融會不會回臺灣
李桓
-
簡單來說就是台日職棒水準的差距,就算王當年的成績是因為彈力球影響,那用回正常用球也不至於成績差那麼多吧?在台灣幾乎拿完所有打擊獎項的年輕野手,到日本去連站穩一軍的很難,打擊成績連一軍守備組的球員都不如,這不是台日棒球水準的差距,那什麼是台日棒球水準的差距?
2022/11/04 | 14:23 | 作者:
史丹利視角的體育世界
旅日三年不曾登上一軍!呂彥青現在的好成績連自己都意外?
李桓
-
畢竟還年輕,而且又是相對稀缺的有球速、有球威的左投,我覺得明年還是要嘗試往先發去調整,至於終結者的人選,除了李振昌回歸終結者的選項,像是吳俊偉、或是一樣年輕、有球速、有球威,但是相對球種比較少的陳柏豪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再不找外籍的投手來擔任終結者也是一個可行的選項,小弟個人覺得因為今年擔任終結者的好表現,就把呂彥青定位在李振昌的接班人,有點可惜⋯
2021/09/07 | 02:22 | 作者:
布拉德
大象週記.象前衝(Week17)-首輪新秀正式開箱
李桓
-
比賽中常常讓潘志芳守二壘,那也可以讓岳東華守游擊、潘志芳守二壘、江坤宇輪休,可以在單週賽事偶爾一兩場這樣安排,投手的部分我覺得鑑於幾位勝利組的牛棚最近比較操勞,暫時把先發表現沒有那麼好的羅傑斯和加百列在黃恩賜、鄭凱文、呂彥青都可以先發出賽的情況下暫時安排在中繼出賽幫忙吃一些局數我覺得是可以的,但是長期來看真的至少要補進一至兩名的洋投試試看,畢竟現在看來羅傑斯和加百利的壓制力真的不足,格里斯經過兩三場的先發出賽觀察,也不是我們要挑戰總冠軍能帶上的戰力,真的需要另外補強洋投。
2021/09/01 | 05:19 | 作者:
KONOKUMI
兩屆奧運都不見得發生一次—中職的交易市場為何如同一灘死水?
李桓
-
是不是可以考慮新增類似美職的40人保護名單和規則5選秀,讓有一定年資卻常年不受重用待在二軍沒辦法上一軍的年輕選手,在其他球隊看到其身上價值又不被母隊重用的時候,有機會被其他球隊選走,並給回該球員母隊一定的補償,例如現金補償或是相對的40人保護名單外的球員作為補償,一來可以強迫交易的發生,增加球員的流動性,讓有能力有實績的球員不至於一直待在母隊卻沒有上場的空間,二來也可以增加中職的話題性和曝光度,我想這個方案的話題性價值不會差每年一度的中職季中選秀太多,一來球季末或是休賽季期間球迷們會討論其他各隊四十人名單外的球員那些是可以選擇進來補強現有陣容,二來再新球季開打的時候,也會有該球員對上不受重用的母隊能不能強勢逆襲棒打老東家的話題。
2021/08/31 | 02:05 | 作者:
布拉德
大象週記.象前衝(Week16)-平平淡淡的開季
李桓
-
我覺得缺乏多樣性的變化球也是一個原因,我記得多年前看過一篇報導,謝榮豪為什麼沒辦法往先發養成只能擔任牛棚投手,是因為變化球的球種不夠多,或是說品質好、足以擔任決勝球的變化球球種不夠多。小弟個人認為球威和球速很好,但是控球也沒有很穩定,沒辦法把球控在邊邊角角的位置。
2021/08/27 | 06:44 | 作者:
史丹利視角的體育世界
讓陳鴻文轉先發?布魯斯:「這是團隊的決定」
李桓
-
最有創意的安排!布魯斯重新登錄為球員補上富邦欠缺的洋投名額,哈哈哈😂😂😂,突然腦洞大開了一下,反正富邦現在只剩羅力和優瑪,缺了一個洋將,短時間內也不一定進的來,就算進來了要十四天隔離加七天的居家隔離,那就讓布魯斯頂上,這應該是最有創意的調度安排了。
2021/08/16 | 22:11 | 作者:
布拉德
大象週記.象前衝(Week14+15)-僅剩的最後一步
李桓
-
作者怎麼忘了檢討岳東華,我覺得岳東華的選球整個跑掉了,內角變化球都快投到他身上了還揮棒,然後再放過內角進壘的直球,我想用狀元籤選他肯定不只是希望他當個內外野都能守的工具人,也不只是期望他是個七八棒的二壘手,尤其去年擴編選秀放走了吳東融,等於先確立了內野整容未來的規劃,岳東華真的是需要多加油,至於作者所說的多帶一名投手,野手部分周思齊、林智勝就要佔掉兩個位置,然後外野又拉上曾頌恩和宋承睿,加上潘志芳和張志強,哪裡有位置再拉上一名投手,我覺得開季到停賽後的復賽,周董的表現真的是很落賽,不能打、不能守備、傳球臂力差,又跑不快,又要佔著一個一軍的位置,如果想拉一些外野手上來開箱,乾脆直接讓他下二軍去調整調整好了,不知道去年才和他簽下複數年合約的球團是什麼感想。
2021/08/14 | 04:39 | 作者:
kazumi
日本火腿、西武季中「4人閃電交易」15年老將木村文紀有望重生?
李桓
-
火腿的貧打抓戰犯,怎麼不順便提提咱們的柏融大王,哈哈哈
2021/07/30 | 03:31 | 作者:
JC
發展好捕手需耐心 但悍將對於戴培峰的養成策略正確嗎?
李桓
-
這個問題就有點尷尬!應該說是中職和高中、大學、業餘的水準沒有差很多嗎?為什麼很多在高中、大學、業餘表現特別出色的球員,或是選秀會前兩輪就被挑中的年輕選手,常常都在沒有經過一定時間二軍訓練洗禮的情況下就直接被拉上一軍使用了,那會不會造成壓縮球員天花板的情況,有沒有可能造成球員都只是實現了地板而達不到原本可能的天花板,舉例來說有沒有可能本來戴培峰花點時間養成是有機會成為打擊率接近三成、年產值雙位數全壘打、攻守俱佳的好捕手,但是因為教練團迫於戰績壓力、短視近利,所以沒有經過一段時間二軍的養成急急忙忙就把沒有經過養成的戴培峰拉上一軍使用,然後從此戴培峰就變成了打擊率大概兩成五左右、全壘打個位數的選手,當然這個要討論起來可能有很多的因素捆綁在一起,例如球隊少所以在中職沒有所謂的重建不重建的問題,就算今年戰績墊底,明年選個選秀狀元、高薪找幾個實力好、開外掛的洋將,馬上又成為冠軍大熱門了,再來因為總教練普遍都是一年一簽,所以總教練迫於戰績壓力,所以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重建或是那個美國時間去等可能成為未來球隊的核心球員慢慢的在二軍養成,一不小心總教練的烏紗帽就不保了,然後再助攻給下一位接任的總教練,這不是很可笑嗎?除了上述兩點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小弟只是覺得畢竟職業比賽的數量和強度都不是這些剛加入職棒的新鮮人可以馬上負荷的,不論是強化身體的強度,或是讓選手適應職棒更為頻繁的出賽,亦或者是讓時間兌現選秀會前球探對球員評估的天花板,都是總教練們應該給新選手一段時間養成的理由和原因,而不是一眛的躁進,影響年輕球員的發展和兌現天花板的可能。
2021/07/24 | 12:51 | 作者:
JC
賭高中球員天賦一定冒險? 檢視各隊養成能力將有眉目!
李桓
-
這個作者的文章幾乎都是這樣,還有他也不會回覆讀者的評論。
2021/07/23 | 03:25 | 作者:
JC
賭高中球員天賦一定冒險? 檢視各隊養成能力將有眉目!
李桓
-
個人認為選秀和養成是兩個部分,如果這名選手選進來放在二軍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給予訓練以及固定出賽頻率,例如一定的投球局數或是一定的PA數,然候各項能力比起剛進職棒有所成長,接著拉上一軍也打出成績,那這個就是一個養成的過程,例如:中信的陳文杰、江坤宇、陳子豪,返過頭來看像曾峻岳、林子豪、何恆佑這些例子,到目前為止有所謂的養成嗎?如果真的最後打出成績,我更認為是母隊運氣好、或是選秀球探選的好,選了個年輕不需要養成就可以直接拉上一軍貢獻的即戰力球員。哈哈哈.....
2021/07/21 | 03:30 | 作者:
Steven DeJesus
將山代有才人出? 富邦青黃不接世代交替 游擊篇
李桓
-
偏好旅外、又不太擅長選秀、養成的太子表示,如果林子偉早點回台灣選秀,問題可能早就解決了,哈哈哈
2021/07/12 | 22:37 | 作者:
布拉德
2021中華職棒季中選秀/中信兄弟選後評比
李桓
-
內野中線還有前兩年選入的林瑞鈞和林志綱,而且今年兩位在二軍的表現也都不錯,是不是第三輪可以捨張仁瑋選我們比較欠缺的右打、有長打能力的李展毅,也許第四輪也還有周委宏和張仁瑋其中一個可以選,當然第一輪呂彥青、第二輪還能選到陳志杰基本上這次選秀至少已經有七十分了
2021/07/10 | 01:43 | 作者:
JC
呂彥青、胡智為的抉擇 黃衫軍怎麼選攸關未來布局
李桓
-
標題是呂彥青胡智惟的抉擇黃衫軍怎麼選攸關未來 也沒看到作者分析選呂彥青會是怎麼樣的未來?選胡智為會是怎麼樣的未來?
1
2
3
4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