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健身房裏、健身影片時常聼到的調整姿勢的提醒,希望能減少運動傷害。以最常見的棒式(plank)或死蟲(deadbug)為例,為了確保腹部肌群的使用,會說「腰跟地面不能有空隙」。但是你知道嗎,人體在最自然、最好發力的...
會想寫這篇文章,是想提醒自己、跟同樣從事運動產業的人,避免只從單一角度去看身體這個複雜的系統。就如Panjabi Model所提到的,脊柱的穩定性是由三個系統組成的,訓練或治療時要同時考量:主動系統、被動系統、神...
提到訓練,除了訓練的方式以外,最重要的另一個重點大概就是訓練量了。但有想過如果今天不是在討論重量訓練,在球類運動中到底要如何計算訓練量?
你曾經手肘外側疼痛、前臂痠軟,手指無法用力抓握東西嗎? 小心,你可能是得了「網球肘」。網球肘是手腕伸肌肌腱長期受傷,導致肌腱的撕裂退化磨損。最好的治療就是再生治療來修復受傷肌腱,和復健運動訓練來強化伸腕...
訓練強度太高容易造成更多身體上的傷害,然而訓練強度太低做起來耗時又無效果,到底怎樣的強度才是最適合的呢?這篇文章將帶您認識新的名詞「訓練閾值」,讓您更了解您的訓練需求!
延續上篇文章,主要是想寫給最近被我抓來重訓的父母、還有已逐漸邁入退休生活的年長者。歡迎大家分享給自己的父母及周遭需要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健康,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走不動、常跌倒、不能激烈活動」常是年長者的既定印象,老了就應該安分地保護好身體,因為身體的能力在逐漸退化,但如果有一半的退化是可以逆轉的呢?
多數人在發生運動傷害時一定考慮過這樣的問題:「我該去診所還是大醫院看診呢?」或是有「醫院的醫師是不是比較專業、資源比較多啊?」這樣的想法,然而「資源多」就一定等於「好的醫療品質」嗎?還是你也陷入了這樣...
一個賽季的結束,有的人馬上投入下一次比賽的訓練,有的人安排了一段時間的休息!每當休息一段時間之後,要重新開始訓練,總會有一陣子力不從心的時候,今天就給大家四個重返訓練時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