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篇分享七件關於奧運馬拉松的特殊數據統計及觀點,趕緊來看看!
劉長春成了中國(中華民國)第一位奧運參賽者。生於台灣但當時代表日本的張星賢,則是第一位出賽奧運的台灣人。 該屆奧運對於美洲之外的選手來說困難重重-除了得跨海參賽,還面臨世界經濟大蕭條;加上1930年已通過每...
處在21世紀的我們,已形成一種直覺-認為奧運馬拉松金牌好像都是非洲選手的囊中物。實際翻開冠軍歷史2000-衣索比亞、2008肯亞、2012烏干達、2016-肯亞、2020肯亞,確實僅有2004年雅典奧運是由義大利選手奪金,非洲強...
1921年於日內瓦IAAF國際田徑協會之年會上,正式定義奧運馬拉松賽事為42.195公里(26英里385碼);當時並沒有特別說明為何訂下這個距離,有一說法認為在討論此議題時,是由IAAF英國籍的委員主導,他們試圖藉此擴大宣傳1...
19個縣市共65位社會體育志工管理夥伴齊聚高雄蓮潭會館,以「實用」為主軸,用企劃方法貫穿兩天課程,引導學員腦力激盪,從圖解思維出發,結合在地的志工推廣計畫,讓志工夥伴們直接將方案帶回各縣市,讓行動與服務能...
您有想過透過吉祥物來了解奧運會嗎? 奧林匹克活動的三大支柱包含了是運動、文化跟環境。屬於文化和藝術教育領域的奧運吉祥物,其實有其商業、藝術跟歷史上的關鍵定位,小小圖案藏著大大的奧運秘密,值得你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