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2/18

運動視界啪EP.33-減肥卻不用看體重?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教你瘦身妙招!

在這集的節目,我們特別邀請到幫許多運動員、藝人與一般民眾進行過體態雕塑、運動瘦身、飲食計劃的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請他來告訴我們,到底應該要採取什麼樣的飲食策略,才能達到既健康又有效的瘦身效果呢?而任何計...

2021/02/19

看不見的健康危「肌」!無藥可醫的肌少症

肌少症堪稱長者的「健康隱形殺手」,其不單單只是肌肉質量與功能減少,更伴隨著失能風險、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率的增加。

2020/11/26

運動視界啪EP.27-怪獸訓練創辦人何立安:「競技運動的輸贏一直都是假議題,運動的意義在於透過『掙扎』帶你體驗人性的強大!」

到底重量訓練還有哪些好處?有女性可能認為自己會變成金剛芭比?也有老年人可能認為練一練反而受傷?甚至可能有耐力運動員認為重量訓練會影響運動表現?對於這些迷思,何博士都會在這集節目當中來跟大家好好解釋。此...

2020/09/29

六大方向肌力訓練,均衡鍛鍊人體的動作與功能!

平衡的訓練六大方向動作,就能均衡的鍛鍊人體的動作與功能!

2020/09/20

運動訓練的四大原則:超負荷、特異性、可逆性、循序漸進

凡任何運動訓練,不管是重量訓練、跑步、打球等等,試圖提升肌力、心肺耐力、爆發力、運動表現等,皆會遵循幾項大原則,以確保訓練是有效果、能隨著時間進步,並實際應用到需要的日常生活功能或運動表現。

2020/08/24

曾經椎間盤突出過,還能重訓嗎?

除非較嚴重損傷、急性期、或運動時症狀有逐漸惡化,不然運動或動作可以先嘗試看看。前期可能需要有醫療背景的專業人員監督下,但後期若了解動作、姿勢、出力等方式,即可自己執行,傾聽身體的反應。

2020/07/03

天才遇到了懂訓練的人,就產生怪物!

江奕昌說:「台灣花了很多時間在做技術訓練。我國中畢業剛去美國讀高中時,我的打擊技巧是同儕間最好的,但是我的力量就是輸人家。最直接能觀察到的部分就是我球打不遠。」

2020/07/06

《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為什麼你需要「最大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不是競技運動員的專利,也不是可有可無的休閒嗜好,而是現代人維持終身健康與強壯的最佳途徑。運動科學專家—何立安博士,攜手70歲雙親,帶你親自見證!

2020/05/05

蹲、硬舉時下背或腰不舒服的常見原因

蹲、硬舉時下背或腰會不舒服,首先要暸解是單純訓練造成的疲勞,又或者是有受傷。若確定受傷,醫療人員包括醫師、物理治療師等在處理運動傷害時會有不同權責。最常造成不適的原因為『不良的動作控制』,例如臀部肌群...

2020/04/13

近端關節穩定性:對受傷、運動表現的影響

以運動傷害來說,不管是膝蓋、腳疼痛等問題,常常是因為臀部肌群的穩定性、肌力不足,而間接造成膝蓋或足底的受力更大、或需要肌肉更努力的出力來維持穩定。以運動表現來說,遠端關節最終能產生的力,時常取決於近端...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